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你到底知道多少?
现今,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已经以朝气蓬勃的姿态走入媒体的大家庭,并逐渐唱起了主角,它的交互性、海量性、及时性、个人化等特点让它占领了越来越多的媒体市场,并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生活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根据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财务经理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据易观智库《2010年第2季度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0上半年搜索引擎市场占有率排名中,百度以70%的市场份额占据首位。毋庸置疑,百度已成为国内搜索引擎的领头羊,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对新技术的开发和新服务的推出。拿“百度百科”来说,它是百度将舶来的维基百科(“一个使用多种语言,内容开放,鼓励大众参与,第三方可以不受限制地修改、复制网页内容的百科全书式网站或软件系统”)这种新技术本土化后建立起来的创造性网络平台,它汇集所有用户的力量和智慧,开创了搜索引擎新的服务模式。新的形势和模式要求网络编辑要有新的观念与素质养成,网络大编辑观念应运而生。
一、“百度百科”的运作模式与编辑特点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所有用户均可参与编创的网络百科全书,它采用开放、互动的编辑形式,调动用户的积极性,所以一经推出就倍受青睐。截至2011年6月30日,“百科”已收录了3,483,580个词条,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百科全书”。从网络编辑的角度看,“百度百科”具有以下特点:1、信息浩如烟海,开放性与导航性的分类方法使网站内容井然有序,便于用户检索。2、开放互动平台的建立,使所有用户均可平等地参与词条的创建与完善,并将读者、作者与编辑三个角色融于一体。3、建立了严格的词条审核制度和编辑奖惩制度,强调用户的参与性和规范性,确保信息的准确、全面。4、将维基百科进行了本土化改造,结合了社区讨论、热点排行等功能,使搜索引擎与信息应用、交流网站相结合,实现功能的扩大化和形式的创新性。这些特点使“百度百科”有了个性的运作模式和强大的竞争优势,体现了百度大编辑的独特思路和能力。
二、网络大编辑观念的内涵与“百度百科”的网络实践
从“百度百科”的编辑特点上不难看出,网络编辑所面对的网络世界包罗万象,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网络编辑必须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成为新形势下的“大编辑”,即用“符合时代要求的大视野、广视角、强大的信息捕捉能力和把握能力,以及现代编辑技术手段进行信息采集、加工和传播”。具体来说,网络大编辑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不断学习,把握新信息与新技术,树立前沿观念。面对各类文化的挑战以及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编辑势必要树立这样一种大编辑的观念,即广泛摄取多层面的新知识,并敢于尝试新技术,使网站保持新鲜活力。拿“百度百科”来说,编辑每天都要面对亿万用户的检索,处理海量的信息,他们用开放性和导航性结合的分类方式将词条进行有序处理,尤其在导航栏上,编辑不仅列举了几个常用的词条大类,还添加了迎合社会热点的模块。同时,“百度百科”还收录了大批的新兴词汇,包括社会新现象、热门人物等。可见,在网络大发展的今天,网络编辑既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又要对新鲜事物保持敏锐的触觉,因此树立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前沿观念是大编辑顺应潮流的必然之举。
(二)开放、互动的编辑形式,开发“编、创、读互换”的立体化的编辑功能。网络编辑立足于互联网这一开放、互动的平台,与读者的近距离接触改变了传统编辑与读者信息不对等的尴尬状态,用户需求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论坛、贴吧、点击率等直观地反映在编辑面前。“百度百科”的词条创建系统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充分发挥用户自主性的系统,也是“大编辑”观念的一种体现。“百度百科”的每一位用户,既可以是一名读者——搜索、浏览词条,也可以是一名作者——创建新词条,更可以是一名编辑——完善已有词条,这便是“编、创、读互换”及编辑功能的立体化。这种“应用开放平台”改变了以往互联网用户只能等待搜索引擎收录、更新信息的被动地位,使他们主动参与到信息的创建上,将“只读”信息变为“可创”信息。“大编辑”观念让用户更加自主,让编辑更加开放,也让网站更有生命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