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布控系统设计要点及概论
设计规范管理子系统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 通常情况下,管理子系统宜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所选用的硬件。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在管理点应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② 交接区应有良好的标记系统,如建筑物名称、建筑物位置、区号、起始点和功能等标记。
③ 配线间及二级交接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和配线区。
二、线路管理设计方案
1.管理交接方案
(1)单点管理单交连
(2)单点管理双交连
(3)双点管理双交连
2.线路管理色标标记
(1)在设备间
绿色——网络接口的进线侧,即电话局线路。
绿色——网络接口的设备侧,即中继/辅助场的总机中继线。
紫色——系统公用设备端接点(端口线路、中继线等)。
黄色——交换机和其它各种引山线。
白色——干线电缆和建筑群电缆。
蓝色——设备间至的工作区或用户终端的线路。
橙色——网络接口,多路复用器的线路。
灰色——连接到计算机房或其他设备间的电缆
红色——关键电话系统。
棕色——建筑群干线电缆。
(2)在配线间
白色——返回设备间的干线电缆端接点。
蓝色——到干线接线间TO服务的工作区线路。
灰色——至二级交接间的连接电缆。
橙色——来配线间各区的连接电缆。
紫色——来自系统公用设备(如分组交换型集线器)的线路。
(3)在二级交接间
白色——来自设备间的干线电缆的点对点端接。
灰色——来自干线接线间的连接电缆端接。
蓝色——到干线接线间TO服务的站线路。
橙色/紫色——与配线间所述线路类型相同。
三、管理子系统部件
1.模块化配线架
2.110配线架
(1)110配线架的选择
1)110型硬件有两类:
① 110A—夹(跳)接线管理类;
② 110P—插接线管理类。
2)所有的接线块每行均最多端接25对线。
3)3、4或5对线的连接决定了线路的模块系数。
4)连接块与连接插件配合使用。
(2)110型连接硬件的组成
(3)110型接线块
(4)110C连接块
(5)110 A用的底板
110C连接块
四、管理子系统设计步骤
1.配线间及二级交接间管理区设计
首先选择110型硬件,再确定其规模。
对于干线电缆,应根据端接电缆所需要的接线块数目来决定场的规模。
(1)决定配线线间/二级交接间要使用的硬件类型。
(2)决定待端接线路的模块化系数。
(3)决定在蓝场上每个接线块端接的线路数(工作站数)。
(4)决定蓝场所需的接线块的规格和数目。
(5)决定目前在橙场或紫场上的配线间/二级交接间电子设备进行端接所需的300对线接线块的块数。
(6)决定在配线间和二级交接间端接干线电缆所需的300对线接线块的数量。
(7)决定二级交接间连接电缆进行端接所需的接线块数目。
(8)决定在配线间端接电缆所需的接线块数目
(9)写出墙场的全部材料清单,并画出详细的墙场结构图。
(10)利用每个配线间地点的墙场尺寸,画出每个配线间的等比例图
(11)画出详细施工图之前,利用为每个配线场和配线间准备的等比例图,从最上楼层和最远接线区位置开始核查以下项目:
·设备间、楼层配线间和二级交接间的底板区实际尺寸能否容纳配线场硬件,为此,应对比一下连接块的总面积和可用墙板的总面积。
·电缆孔的数目和电缆井的大小是否足以让那么多的电缆穿过楼层配线间,如果现成电缆孔数目不够,应安排楼板钻孔工作。
·墙空间是否足以给穿过配线间的电缆提供路由和提供分支接合空间。
2.设备间管理区设计
(1)确认线路模块化系数是2对线还是3对线。每个线路模块当做一条线路处理,线路模块化系数视具体系统而定。
(2)确定话音和数据线路要端接的电缆对总数,并分配好话音或数据数线路所需的墙场或终端条带。
(3)决定采用何种110交连硬件
(4)决定每个接线块可供使用的线对总数。主布线交连硬件的白场接线块数目取决于3个因素:硬件类型,每个接线块可供使用的线对总数和需要端接的线对总数。
(5)决定白场的接线块数目。为此,首先把每种应用(话音或数据)所需的输入线对总数除以每个接线块的可用线对总数,然后取更高的整数作为白场接线块数目。
(6)选择和确定交连硬件的规模:确定中继线/辅助交连场的接线块总数和类型。
(7)确定设备间交连硬件的位置,便于适应于所选用的线路管理方法(接插线方法或交连跨接线方法)。
(8)绘制整个布线系统即所有子系统的详细施工图,编写施工工艺,列出材料清单
五、管理标记
(1)电缆标记
(2)场标记
(3)插入标记
插入标记含义:
蓝色:对工作区的信息插座(TO)实现连接
白色:实现干线和建筑群电缆的连接
灰色:配线间与二级交接间之间的连接电缆或各二级交接之间的连接电缆
绿色:来自电信局的输入中继线
紫色:来自PBX或数据交换机之类的公用系统设备连线
黄色:来自控制台或调制解调器之类的辅助设备的连线
橙色:多路复用输出
3.6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一、 设计规范
设计设备间子系统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设备间的位置及大小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综合布线规模和管理方式以及应用系统设备的数量等进行综合考虑。
(2)设备间装修要求较高,要求达到以下几点:温度应保持在0℃~27℃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80%;应符合同家有关消防规定;应满足照明等通信机房的标准要求;应防止灰尘和有害气体侵入等。
(3)设备间的主要设备,如电话主机即程控用户交换机、数据处理机即计算机主机,可放在一起,也可分别设置。一般在较大型的综合布线中,可将计算机主机、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楼宇自动化控制设备分别设置机房,把与综合布线密切相关的硬件或设备放在设备间。但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互连设备,如路由器、交换饥等,离设备间的距离不宜太远。
(4)设备间内的所有进出线装置或设备宜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5)在进行设备间子系统设计时,应注意一些标准
二、设备间子系统设计方法
1.设备间的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应遵守下列条件:
(1)考虑到配线架等大型设备的搬运和室内外各种通信设备网络接口的连接,设备间常选择在一楼或二楼,并使其尽量靠近通信电缆的建筑物引入处,同时应考虑电梯内面积和高度以及载荷等限制因素。
(2)当计算机主机和程控用户交换机机房不与设备间共用时,机房与设备间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传输质量。
(3)设备间位置应选在周围环境好、安全、易于维护的地方。设备间应尽量远离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远离有害气体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