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银行已经开始在人们的日常金融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大力加强网络银行的安全也是银行发展网银的基础性工作。一些国家在如何维护网络安全方面有不少值得借鉴的方法。
俄罗斯:银行加密手段需得到联邦安全局认证
为了保障银行系统的安全,俄罗斯各银行的加密手段须经俄联邦通信和信息局或联邦安全局的认证。各银行的安全措施主要是防止黑客攻击、保障用户名、密码以及电子签名的安全。一些银行开始使用类似U盘的编码器,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解密。为了保障资金的使用安全,一些银行还规定了网络交易的资金额度。如果客户自愿采取银行提供的额外安全措施或特殊密码,则需要额外缴费,但数额并不大。由于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目前银行与客户通过网络建立的联系是十分安全的,受到外部攻击的可能性很小。
美国:惩处严厉 破案率高
为保障网络银行的安全性,美国各大银行都有相应的密码加密技术,防止黑客突破网络窃取资料。对于在不同银行账户间转账这种相对高风险的交易,网络银行业务也有一套严格的规范。
以花旗银行为例,顾客要进行跨行网上转账,得先申请一个网络密码,该密码发至顾客指定的邮箱,然后顾客必须使用该密码才能进行汇款业务。如果时间超过10分钟,则该密码自动失效,顾客须重新申请。而一些大宗汇款,网上汇完后往往会有特别提示,敦请顾客再打电话给银行客服中心,确认自己的汇款需求。
另一方面,美国对银行诈骗案的惩处非常严厉,破案率也很高,犯罪分子轻易不敢作出这种愚蠢选择。
德国:网上银行执行统一技术标准
德国在维护网络银行安全方面措施也很到位。比如针对网络银行同时使用用户名、登录密码和交易密码的情况,有的银行对同一账户的不同交易、不同步骤都要求不同的密码,只有输入正确才能操作,有效避免了网络黑客钓取密码的危险。同时,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组织也在不断提高网络银行的安全标准要求。自2008年1月1日起,德国所有的网络银行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EBICS,以此保障所有网络传输交易信号的安全。同时,德国警方直接介入针对网络银行的犯罪监控,联邦刑警局全天候监控可疑线索,对罪犯进行严厉的刑事惩罚。 |
|